红外光谱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再生料鉴别中的应用
发布时间:2023-04-25来源:网络点击:次
食品接触材料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食品接触材料中掺入再生料会给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,其中有害物向食品的迁移成为研究重点。针对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再生塑料问题,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相继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,确保再生塑料和制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水平;而美国FDA推行塑料的再生利用,2004年发布了《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包装中的注意要点:化学关注》。我国再生塑料产业起步较晚,配套的再生塑料相关标准存在滞后甚至缺失。
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和聚酯(PET)因质轻价廉、方便、美观,广泛用于食品接触材质。其潜在危害主要包括未完全聚合的残留单体或低聚物,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助剂、添加剂等。而添加再生料则给制品带来再生料中残留的老化降解低分子化合物、助剂、添加剂、微生物污染等问题。这些残留单体、低分子化合物及添加剂中有害物质在生产、流通和使用过程中,迁移到被包装食品上,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。
红外光谱(FTIR)能精密分析材质的官能团、分子结构特点,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(DSC)则能够提供材质的特征热性能参数如玻璃化温度、熔点、结晶度等。FTIR和DSC在聚合物材质鉴别方面有独特应用。由于回收料分子质量的变宽,其DSC曲线熔融峰可能会比新料DSC曲线变宽[。毛志毅等[15]借鉴一致性检验模型方法对PE和PP塑料管材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,利用建立红外光谱数据库设定阈值,对管材中是否掺有再生料进行鉴别。
本文采用FTIR和DSC技术,对日常检测中的PE、PP、PET为主要组分的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材质鉴别,为后续的再生料鉴别及样品中有害物检测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。
1 实验
1.1 原料
样品均来自日常检测工作中的企业来样或抽样,本次实验选择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阐述,如表1。
表1 实验用样品
1.2 FTIR测试
裁剪适当尺寸的样品,放置于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 试验台(ATR)上进行分析。频数范围为4000~400 cm-1。
1.3 DSC测试
剪切称取5~10 mg样品,放入样品皿,置于DSC仪(DSC8500,PE,上海)样品室测试。升温速率10℃/min,升温范围:室温至熔点以上某设定温度。结晶度Xc,按照以下公式计算:
式中,ΔΗm为试样的熔融焓;100%结晶的PET、PP、PE的熔融焓ΔΗ0分别为125.9 J/g[17]、240.5 J/g[18]和287.3 J/g[19]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FTIR分析
一般,掺加一两次边角再生料的PP/PE和无掺加样品的FTIR谱图无明显差别,可根据峰的位置、吸收的强度、透射比的强度,定性分析制品中是否含有再生料。图1为PP样品的FTIR谱图。2960~2800 cm-1处四个尖峰为叠合的PP中CH、CH2、CH3的C-H伸缩振动吸收峰;1460 cm-1、1376 cm-1处对应C-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。1165 cm-1为甲基的面外摇摆弯曲振动吸收峰。998 cm-1谱带与11~13个重复单元有关,可用作结晶谱带计算结晶度。而975 cm-1谱带与较短的重复单元有关,可用来测定等规度。图中,1#样品谱峰强度较小,各样品在1600~1750 cm-1区域均出现C=O弱吸收峰,可能存在再生料氧化所致,或者存在含羰基官能团的助剂。
图1 PP样品的FTIR图
图2是不同种类PET材质样品的的FTIR谱图,频数范围4000~500 cm-1。PET最显著红外谱峰包括:1713 cm-1处的羰基C=O伸缩振动吸收峰,1250、1130 cm-1处的C-O-C伸缩振动吸收峰,1614、1579、1506、1454 cm-1处的苯环C=C弯曲振动,1099 cm-1处的对位取代苯环双键C-H面内变形振动峰,845、870 cm-1处的苯环-CH-及-CH2-的面内变形振动峰,727cm-1处的苯环-CH-面外变形振动峰等。
图2 PET样品的FTIR图
图3是PE样品的FTIR谱图。聚乙烯主要包括高压聚乙烯和低压聚乙烯,前者有较多支链,主要是乙基和丁基;后者为线型结构,一般含有烯类端基。图中各样品均呈现PE的三个显著特征峰:2800~3000 cm-1处的饱和C-H伸缩振动峰,1490~1350 cm-1处的C-H面内弯曲振动和600~700 cm-1处的C-H面外弯曲振动。此外,9#样品在1379 cm-1处有一明显的高压聚乙烯的甲基对称变形振动峰。11#样品在990 cm-1处有清晰的低压聚乙烯的烯端基-CH=CH2的CH面外弯曲振动峰,及在1730 cm-1附近出现弱C=O吸收峰,推测是再生料氧化所致或助剂中的羰基。
图3 PE样品的FTIR图
2.2 DSC分析
图4和表2为PP样品的DSC图及其数据。图中,DSC曲线只有一个熔融峰,说明无其它材质掺杂。由4#到1#的熔点依次降低,且均低于170℃,结晶度也依次降低。1#样品的熔限较宽,熔点较低。聚丙烯包括等规、间规和无规三种立体构型。等规PP结晶度高(50%~80%),熔点高(160~176℃),具有a、β、γ、δ和拟六方5种结晶结构[20],占PP产量的90%以上,主要用于塑料制品。等规PP主要是α晶,熔点约为176℃;少量β晶,熔点约为150℃。
图4 PP样品的DSC图
表2 PP样品的DSC数据 下载原图
图5和表3为PET样品的DSC图及其数据。5#在升温过程中出现冷结晶峰,分子链随温度升高,运动能力增强,链段重排形成结晶。或者加热过程生成小分子物质,使样品局部维持低温,诱导了分子链结晶。各样品的熔点、热焓值和结晶度见表3。
图5 PET样品的DSC图
表3 不同种类PET的DSC数据
图6和表4为PE样品的DSC图及其热性能参数。图中各样品DSC曲线均只有一个熔融峰,结合图3可知样品材质均为聚乙烯。其中,9#熔点最低,104.8℃;10#样品的熔融峰强度较弱,结晶度较小。
图6 PE样品的DSC图
表4 PE样品的DSC数据
3 结论
本文采用FTIR和DSC技术,阐述了以PE、PP、PET为主要组分的食品接触材料的材质鉴别方法,对样品中是否存在再生料进行初判,为后续再生料及有害物监测提供数据参考。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,食品接触材料中再生料的鉴别是一大难题,需要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积累数据,为开展食品接触材料再生料的鉴别工作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。